談起民謠吉他,自然想起西蒙的《Scarborough Fair》。總覺得她包含了所有民謠吉他的要旨:清澈、簡單、特點鮮明,沒有絲毫斧鑿痕跡。很美的旋律,很美的、和旋律配合的天衣無縫伴奏,還有它的歌詞(我很喜歡這種意識流的寫作手法,自然之極)讓人實在難以割捨。丹弗的《Leaving On A Jet Plane》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歌:簡單旋律,樸實的歌詞,但兩者配合在以一起,簡直是妙到巔毫。一想到這兒,我總會忍不住吟唱起來So kiss me and smile for me,tell me that you wait for me……其實,單獨來看,不管從歌曲旋律還是吉他伴奏上,後者均要優於前者。但合在一起,卻要比前者略顯遜色,因為配合得並不那麼天衣無縫。因此,不是一首優秀的歌再加上優秀的吉他伴奏就能成就一首傑出的民謠吉他作品。
很喜歡民謠吉他中的吉他,但不是很喜歡民謠吉他中過分的Solo。Solo這個詞為什麼會用於民謠吉他我感到困惑,在有些民謠吉他中加些優美的吉他前奏或間奏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在那些旋律與歌詞都比較平庸的歌曲中,能起到很有效的彌補作用)。但是提到Solo的高度就讓人懷疑了。難道在民謠吉他的段落之間也有必要來段Solo?對民謠吉他來講,過分的Solo都有喧賓奪主的嫌疑。相對民謠吉他而言,Solo在古典吉他中比比皆是(每一首成名的古典吉他曲都是傑出的Solo)為何還要到民謠吉他中去找?很多朋友契而不捨地在民謠吉他中找Solo,他們的目的似乎只是為了Solo,而不是民謠吉他。記得以前聽卡朋特的《Jambalaya》,特別喜歡中間的那段長笛Solo,每每都是為了那段長笛Solo才去聽《Jambalaya》。其實《Jambalaya》本身是首很不錯的歌,特別是旋律和歌詞所用的韻配合得恰到好處,可就因為那長笛Solo,蓋過了歌曲本身的光芒。巴爾扎克的手啊!
我無意把民謠吉他中的Solo說得一無是處。只要用得恰當,把Solo僅僅當作過門,那麼Solo在民謠吉他中還是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的。《Righting Here Waiting》中的吉他就用很好,很自然,而且用的是尼龍弦吉他,更純樸。《Puff》中的吉他更有特點,兩把尼龍弦吉他,伴音吉他更是把Solo的形式融於歌聲之中,歌聲吉他聲相映成輝。
有的民謠吉他中恰到好處地用了些有特點的樂器,效果也很好。《灰姑娘》中的巴烏就是一例,給人的感覺很新鮮《同桌的你》也很不錯,特別是那口琴前奏,旋律很簡單,但是能按要求吹出來者,定是大師級的了。原因很簡單,菜鳥級口琴愛好者決不可能擁有一支D大調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