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魏晉風度」的書法體征 [打印本頁]

作者: playgirl1458    時間: 2010-4-22 00:30     標題: 「魏晉風度」的書法體征

魏晉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戰國之後的第二個思想大解放時代。「魏晉風度」成為這一時期的一個文化符號而載入史冊。就書法而言,正如文學進入自覺時代一樣,魏晉時期的書法也從實用目的性逐漸轉化為審美目的性階段,因而也成了書學自覺的時期。

  漢代的書法可以說是各種書體臻於完備,其基本格調是以實用做出發點,章法規整,追求整齊典雅,用筆嚴謹,其中所包蘊的蒼茫混沌的自然美,成了後人孜孜以求的目標,尤其東漢時期書家們渴求從草書的墨跡中獲得精神快感,認識到了書法可以體現人的品格與風節,並得到魏晉士人的繼承和弘揚。

  魏晉士人面對社會動亂,作出了「全身遠害」的政治性退避,從而把精力投注到書法藝術上來,從對書法的愛戀中尋覓人生的歸宿和寄托。在許多文人士子的筆下,書法已不再是信手隨意的書寫,而提升到一種更深沉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文化的境界。與漢代書法比較而言,一種真正抒情的「純」書法成熟了。在西晉文學家陸機《平復帖》中,每一個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號,而變成了有血有肉的個性人物,顧盼婉轉,靈光飛動。

  「魏晉風度」在書法上的體現,王羲之是毫無疑問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重要貢獻在於:他在前人無數功績的基石之上,加以融會、貫通和改進,使純粹出於自然發展的書法,走進玄遠精緻的神韻境界。其作品的神韻有二:一是表現多變的技法之美;一是表露種種人格之美。從技法上講,王羲之書法已變漢代質樸書風而為妍美流變的新體。南齊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提出的「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可以說是對王羲之及其這個時代書法作品基本特徵的準確地概括。從表露人格之美上,王羲之行草書的外在形態率真樸實,章法氣韻流暢自然,而內在卻湧動著欲罷不能的動盪感,恰好表現了魏晉名士表面風流瀟灑,內心卻充滿哀怨不平的心理和情緒。這種種情感在《姨母帖》和《喪亂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蘭亭序》進一步開拓這一文化領域,成為表現種種人格美的最好詮釋,表現出書法創作主導趨向從表現自然精神到人自身精神的重心轉移。

  「神韻」還體現在書法理論上。這一時期書法理論著述相繼問世,內容廣泛且具有開創意義,代表作有:索靖的《草書勢》、衛恆的《四體書勢》、衛鑠(衛夫人)的《筆陣圖》、王羲之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書論》、《筆勢說十二章》等。探其肇端,衛夫人和王羲之的書論來源於東漢蔡邕,蔡邕對書法藝術的本質認識包括三個層面,即「神」、「勢」、「形」,三者通過創作主體的努力,是能夠協調起來並在書法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現的。在此基礎上,衛夫人的《筆陣圖》鮮明地提出了「意前筆後」的創作思想,成為書法美學中的經典之語,為書法本體美學地位的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王羲之曾師從衛夫人,後又轉益多師,在衛夫人之後,他的書論內容最為豐富,具有獨特的時代審美品性。他的書論充滿了一系列具有藝術辯證法意味的書法美學概念,成為此後成雙結伴式書法審美概念的淵源。這些概念主要包括:大小、偃仰、緩急、起伏、長短、疏密、強弱、遲速、曲直、藏出、高低、遠近、方圓、寬狹、粗細、潤澀、盈虛等。王羲之不同於以往書論之處主要有兩點:一是「形彰勢顯」說,提出了「形」與「勢」的密不可分的共存共生關係。二是「發人意氣」的書意論,強調「意在筆前」的創作原則,把「心意」置於將軍這一統領一切的地位,並把「意」分解為兩個層面:有形之「意」、無形之「意」。

  正是在魏晉時期這種文化背景下,在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文人雅士的推動下,書法藝術達到高峰,書法理論也漸入佳境,形成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書學基礎。




歡迎光臨 More Joy♪樂活天地 (http://sweethill.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