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瞭解垂釣的種種誤區

一、製作魚餌上的胡亂配方

  魚餌是垂釣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所謂守竿待魚,也就是萬事俱備,只看魚餌是否對路了。因而,一旦垂釣活動中出現意外,人們也就總是首先從魚餌上查找原因。

  於是,不恥下問、甘當小學生。但由此獲得的方法、做法,卻又是千差萬別,令人眼花繚亂,使有些人往往不分地域差異、不注意南北差別地在魚餌上大做文章:人家說加白糖,我也加白糖;人家說加蜂蜜更好,我就換成蜂蜜;人家說加丁香比加食用香精好,便去添加中草藥;人家說餌軟點、腥點、沖點好,便立馬跟進,如法炮製,結果卻是弄得不倫不類,越釣越糊塗。

  其實,每個人的垂釣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地區,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的,其自然環境特徵和魚類生活規律都是基本穩定的,就是其因季節變化而出現的各種新情況,也都是年年到時大致如此,不可能過於走樣。

  所以,魚的吃餌偏好,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多觀察、多研究,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就會很快掌握適合本地區魚習慣的魚餌配方來。

  二、尋找釣點上的墨守成規

  雖然魚類活動有其基本的規律,但它們有時也會因外部甚至是魚自身情況的變化而做出違背基本活動規律的行為。如果我們在選擇釣點時不能正確認識並加以及時把握,一味墨守成規,囿於釣諺等前人經驗而不結合實際情況加以變革,你的垂釣活動可能就會一無所獲。

  三、釣具匹配上的今是明非

  一部分釣友「好喜改良」,總是跟風轉,一會兒改為釣底,一會兒改為釣浮;一會兒變為單鉤,一會兒變為雙鉤;一會兒漂調平水,一會兒漂調露目…

  釣具的匹配,應根據垂釣環境、主攻對像和自己現有釣具的特點來進行,其魚竿的長度、調性,漁線的粗細、顏色,漁輪的大小、功能,魚鉤的強度、特性,鉛墜的形狀、輕重等,方方面面都要認真考慮。是釣取中小型魚,還是釣取中大型魚,或是釣取小型魚;是釣取素食性、雜食性魚,還是釣取兇猛的肉食性魚;是在湖泊水庫之相對靜態的水域施釣,還是在江河溪流之動態水域施釣等等,還都要——因時、因勢、因情、因度而定。

  目標明確了,目的清楚了,而目標、目的又與自己所喜愛的垂釣習慣相吻合,那麼,釣具的匹配也就順理成章地成型了。

  四、具體釣法上的莫衷一是

  隨著台釣的興起和普及,很多釣友都棄傳統釣法而迎頭趕來,且每每以言之台釣而自豪,大有今後的垂釣活動非台釣莫屬、惟台釣是尊的架勢。殊不知,人們在運用台釣這種方法時,效果卻並非都是那麼理想,起碼在風起雲湧的野外自然環境中難獲佳績,而傳統釣法卻威風八面。如果能認識到二者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之不同的作風和特殊性,問題便迎刃而解了,用不著「用之不利、棄之不義」地總是處於選擇的兩難境地。

  五、借鑒經驗上的生搬硬套

  經驗是實踐的結晶,可以為他人同樣或同類的實踐活動提供寶貴的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方法和優秀的現成成果。不可否認,其積極作用巨大;也不可否認,經驗也有其局限性,也會摻「假」。這源於實踐者的知識、能力及客觀條件的複雜多樣性、多變性。

  由於不可能人人都去重複實驗或無休止地驗證他人的經驗,在實踐中接受和借鑒他人的經驗時,出現金沙俱下、魚龍混雜的情況司空見慣。再加上一些「經驗」之缺乏條件性、不言特殊性、隱瞞缺陷性、不夠詳細性等等,使人難辨真偽,無可或從。

  如不加分辨地照抄照搬,必然陷入經驗之泥潭。正確的方法,是要海納百川,綜合研判,去其糟粕,吸取真經。在芸芸技海中,既要掌握多種技法,也要堅持一定之規。

  六、吸取教訓上的遇挫就折

  釣魚人都有過不盡人意甚至空竿而歸的尷尬,絕不會每次都能滿載而歸。其實,走麥城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垂釣活動是一項複雜的體育休閒娛樂活動,它集知識、經驗、技術於一身,又受制於複雜多變的客觀環境和變化莫測的諸多自然因素,這也就是垂釣活動長盛不衰、引人入勝的根本所在。

  在垂釣活動中,遇到難題時要多動腦筋,一直保持清醒的理智,善於應變,而不是退縮不前、頻打退堂鼓,才能達到磨練意志,增長技能的目的。

  可惜的是,有的人一遇到難題就六神無主,失去主見,懷疑自己本來的正確做法、規範釣技、適路魚餌和對釣場情況的全面判斷,每遇困難就或改弦易轍,或另覓良方,因噎廢食,拋棄多年的選擇甚至是正確的做法,難免在吸取教訓上走向極端。

  其實,垂釣中的困難或某一次的失敗,多數都是易變因素和偶然性的表現,而垂釣規律又決定了人不可能變招於這些易變因素和偶然性之前,這反而又進一步加重了人在垂釣活動中的被動地位和應變的滯後性。但只要細心觀察,及時應對,就能把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利用偶然性帶來的機遇,使其成為為我們所用的特殊的有利條件,做到你有千種變化,我有萬般辦法,使垂釣活動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返回列表